长沙县星沙街道诺亚舟诺亚山林幼儿园

版权及著作权声明

    本网站(www.noahkid.cn)上为版权及原创著作权所有人的文件,在此并未作任何授权。
    本网站上的文件仅限于为信息和非商业或个人之使目的使用,并且不得在任何网络计算机上复制或公布,也不得在任何媒体上传播。未经版权人许可,任何人不得擅自(包括但不限于:以非法的方式复制、传播、展示、镜像、上载、下载)使用,否则版权人将追究其法律责任。

免责声明

版权人拥有对本网站的内容进行随时更改之权利,事前将不会另行通知。
版权人不保证或声明本网站展示的资料是否正确、全面或是最新数据。
本网站内的所有图片(包括但不限于插图、产品图等)、文字描述等,仅作为参考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,仅为提供更多信息,不构成任何建议,非公司的任何承诺或要约。
本网站内的非原创作品,仅为知识分享,非用于营利目的。如果您发现有您未署名的作品,请立即和我们联系,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加上您的署名或作相关处理。

诺亚舟国际幼儿园:孩子不愿意跟别的小朋友玩,怎么办?家长可以这样引导~

2022.08.29

诺亚舟国际幼儿园:孩子不愿意跟别的小朋友玩,怎么办?家长可以这样引导~  

孩子不愿意跟  

别的小朋友玩  

家长可以这样引导  

在多数人的印象里,孩子们遇到小伙伴,总是能非常自然地成为好朋友,一起说说笑笑、游戏玩闹。然而,现实中总会有一部分孩子不爱和同龄人玩耍,或是很难和其他小朋友打成一片。  

不愿意和别的小朋友打招呼、只喜欢自己一个人玩、不怎么和除家人外的其他人讲话……诸如此类的烦恼,你遇到过吗?  

社交发育规律使然  

孩子都会经历这个阶段  

1661736467078.jpg

你知道吗?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经历“不合群阶段”。这在心理学中有一个研究领域,将孩子们一起玩儿,怎么玩儿划分成了很多类型。  

心理学家帕藤(Parten),根据儿童在自由游戏中的社会交往关系和协同程度,将幼儿的游戏分为以下几种:单独游戏、旁观游戏、平行游戏、协同游戏、合作游戏。  

0—1岁:单独、旁观游戏  

1岁之前的孩子喜欢自娱自乐,一个人盯着某个东西可以看很久,把玩一个玩具玩好久,甚至玩自己小手,也能玩得很愉快。  

他们可能更愿意跟自己的爸爸妈妈玩,对其他小朋友经常视而不见。偶尔可能看一眼,但注意力会很快回到自己身上。  

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,正处于“自我确认”阶段,这是我的小手、我的玩具、我的妈妈。简单的说,他们自我认知都捣鼓不清,也无暇顾及他人,对社交没有任何需求。  

所以,家长完全没必要引导他们去和其他小朋友们玩。  

1—2岁:平行游戏  

1—2岁的孩子,能够慢慢察觉到周围有同伴的存在,会听、会观察小伙伴了。但他们之间并没有太多的交流和互动,仍然是各玩各的。  

这个阶段依然以自我为中心,他会不断地确认自己的物权意识,明确“我的”这个概念,所以这时候的宝宝会表现的比较“自私”。跟其他小朋友在一起,要么就是即便看见也完全无视对方的存在,要么就是互相抢玩具。  

大概1岁半之后,有的宝宝会开始听和观察其他宝宝在干什么。  

从1岁开始开始,可以有意识地给宝宝找一些固定的玩伴,或者找一些跟年龄相仿的宝宝共处的机会。比如去早教课或者社区活动中心,让宝宝体验和适应同龄人在身边。  

这便是早期社交能力的萌芽期。  

1661736467166.jpg

2—4岁:协同游戏  

2—3岁的时候很多宝宝的社交都会向前迈进一大步,他们终于意识到了,身边那个小伙伴的存在。跟同龄孩子共处的时候,他们不再限于观察,而是会开始模仿其他孩子。  

2—3岁的孩子会互相模仿,比如:一个小孩在玩滑梯,其余相仿的孩子也会跟着做一样的事;一个小孩挖沙子,其他小孩也凑一起挖沙子;他们之间开始互动,有了简单的交流,交换玩具等行为,但一般还是各玩各的,缺少共同的目标和兴趣,不会合作玩耍。  

3岁之后,孩子们才会真正意义上的“一起”玩耍,同时也明白了真正意义上的“分享”。例如,当小伙伴需要一根蓝色的画笔,刚好他有的话,他会主动给对方,这就是协同玩耍,但是,他们可能依然不会合作,不会共同去完成一副画作。  

4岁+:合作游戏  

直到4岁以后,孩子们才会为了某个共同的目标来合作玩耍。例如,他们会合作搭一座城堡、一起玩扮家家。  

每个孩子都要在游戏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,游戏才能继续和完成。  

有的宝宝是指挥者,有的宝宝是追随者。  

很多孩子从这个年纪开始,有了“好朋友”的概念,从众多的小伙伴中,他知道了谁能跟自己玩得来。  

一般而言,4岁以上的孩子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交需求。  

孩子不愿意和别人玩  

家长能做点什么  

1661736467294.jpg

之所以爸爸妈妈们会顾虑孩子不和别人玩,大概是出于这样的担心,担心孩子交不到朋友,容易被孤立。  

从父母的角度讲,孩子上学后,确实有必要发展一两个好朋友。那么,家长可以询问孩子,看孩子平时喜欢和谁玩,然后多走动。但仍然有几个细节需要注意:  

1.尊重孩子的发育规律,不要给孩子贴标签  

人的身心发育都是按照规律逐步完成的。每个孩子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都会有必经的过程。知道了这些,我们能清晰了解孩子发育到什么阶段,避免不必要的担心。  

心理发育又和身体发育不一样,并不是外观上可以清晰地看出来,也并不一定与身体发育的速度相符。这就更需要爸爸妈妈用心观察,耐心去理解和引导,而不要主观臆断地给孩子贴上标签,说孩子性格如何,胆量如何,反而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。  

2.帮助创造孩子与其他小朋友接触的机会  

可先从接触熟悉的人开始,比如可以约上朋友带着自己的孩子一同出来游玩,或者邀请对方到家里做客。等你的孩子跟这个做客的小朋友成为好朋友之后,可以再邀请第三个小朋友加入,增加复杂度,培养他的社会能力。具体方法如下:  

▲跟随孩子的引领,寻找让两个孩子参与互动的机会。  

孩子在玩耍时,你可以在旁边评论他们正在做的事情,并尽可能参加他们的活动。只要有机会,就带着孩子加入另外一个孩子的游戏。  

例如,如果你的孩子在玩汽车,那就递给另外一个孩子一辆汽车。如果这样并不奏效,那就让你的孩子参加这个孩子的活动。最终,他们会找到一起玩耍的方式,尽管刚开始只是两三个沟通循环,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,就会有更多的沟通循环。  

▲利用你的声音,让孩子关注彼此正在做的事情。  

家长可以说:“哇!快看,你见过这个吗?”让你的声音更加戏剧化,这样两个孩子都能集中注意力。但是注意不要只表现出正面的情绪,你同样可以表现愤怒、沮丧和嫉妒的情绪。  

1661736467381.jpg

▲尽量保持每个孩子的注意力,避免孩子离开互动游戏。  

如果你感觉一个孩子想要离开,那就制造一些悬念或者兴奋的感觉,吸引孩子留下。尽量让你的声音和动作生动活泼,增加剧情的转折,或者为准备离开的孩子介绍一个他喜欢的话题。  

如果这样还是不行,问问孩子:“为什么你要离开?”“为什么这么着急?”“哦,是不是东东叫得声音太大了?这样是不是让你耳朵不舒服?”或者“这个想法很可怕吗?”虽然你无法让孩子在互动中再停留更长时间,不过对话的这段时间就足够提供更多的互动练习。  

▲把孩子的行为用简单的话表达出来,让两个孩子了解彼此的行为。  

两个孩子可能会对彼此的行为感到迷惑。你可以对他们解释另外一个孩子在做什么。“凯凯每次听到有人哭就会尖叫,因为这让她的耳朵很难受。”“东东看起来气疯了,他把茶具扔在地上,这样谁都没法喝茶了。”“啊哦,凯凯被困住了,她不知道该怎么办。”  

1661736467468.jpg

3.不主动代替孩子向陌生人回话  

如果别人问话的对象是孩子,请把主动权交给孩子本人。比如坐电梯的时候,叔叔问,小朋友,你几岁啦?这个时候我们要把目光转移到孩子身上,让他知道,别人是在对他讲话的,他可以选择回应或者不回应。  

多数时候孩子会回应的,但是少些时候也不想说,不说的话我们就代替着回一句。千万别对孩子说,“人家跟你说话呢,你怎么就不答应呢”?  

相信在家长们的有效引导和积极参与下,您的孩子一定能够快速地形成良好的社交意识,提升社交能力,即使面对陌生环境也能快速交到更多朋友。  

⊙声明:文章内容综合整理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


声明:本文转载自网络。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·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